“謝謝醫生,幫我媽媽拔掉了頸上的管子和尿管,現在不用透析,真的太方便了。”術后隨訪時,患者家屬的這句感謝,不僅是對縣醫院醫護團隊的認可,更是對一項前沿技術——多模態超聲引導腎造瘺術的生動見證。近日,縣醫院通過多模態超聲技術成功為一名復雜腎衰竭患者實施精準治療,標志著該院在急危重癥救治領域取得新突破。
55歲的黎女士(化名)因宮頸腫瘤侵犯雙側輸尿管,導致嚴重梗阻,引發急性腎衰竭、高鉀血癥,生命岌岌可危。此前,她雖輾轉多家上級醫院接受緊急透析治療,但長期依賴插管和透析不僅痛苦,更面臨感染風險。轉至縣醫院時,患者左腎已萎縮,傳統膀胱鏡置管手術因腫瘤阻擋無法實施。如何快速解除梗阻、挽救殘余腎功能?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治就此展開。
面對復雜病情,縣醫院腫瘤科與超聲介入團隊迅速制定方案,決定行超聲引導下經皮右側腎盂穿刺置管引流術(腎造瘺)。然而,患者情緒緊張、配合度低,如何確保“一針到位”?超聲介入團隊創新引入多模態超聲技術,在彩超引導下選擇最佳穿刺路徑,用18G穿刺針準確到達腎盂,見尿液流出后,送入導絲,再將豬尾巴引流管植入腎盂,為明確引流管頭端及側孔是否位于腎盂內合適位置,隨即采用經豬尾巴引流管尾端注入1:200六氟化硫微泡10ml,超聲造影實時顯示腎盂內“冒煙”形狀良好,無外溢,明顯增強了介入操作成功信心,也達到了與X線下注入造影劑相當效果。術后次日即引流出3000ml尿液,肌酐值迅速回落,患者腎功能恢復正常,患者成功脫離透析,重獲自主排尿功能!
多模態超聲并非單一技術,而是聯合應用2種或2種以上的超聲檢查方法,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從而提高疾病的鑒別診斷,實現交叉驗證,信息互補,綜合多重信息,更好地幫助超聲醫師全面了解疾病,實現“1+1>2”的臨床價值。該技術具有精準可視、無輻射、安全、快速高效、應用廣泛等優勢。
縣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戴啟林介紹道:“此次成功將血管外超聲造影用于腎造瘺,不僅提升了手術成功率,更為泌尿系梗阻、腫瘤等復雜病例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戴啟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