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工作的最前線,有這樣一群白衣天使,他們于病房中爭分奪秒,全力救治與呵護每一位病友;更在忙碌之余,巧妙運用碎片化時間,在網絡的浩瀚天地里,為病友精心搭建起一座溫暖的溝通橋梁。他們,就是太湖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那群滿懷熱忱的醫護人員。
忙碌日常,心系線上使命?
在縣醫院消化內科,白天都被緊張忙碌的氛圍籠罩。病房內,病友們眼神中滿是對健康的渴望;門診處,問診隊伍像蜿蜒的長龍;胃腸鏡室里,儀器的運轉聲與醫護人員的輕聲安慰交織在一起。醫生們每日要面對幾十位被腸胃病痛折磨的病友,他們仔細地詢問病史,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細節;拿起檢查報告,仔細研判每一個數據;并努力為病友量身定制精準的治療方案。他們常常忙得連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沒有,可他們依舊面帶微笑,用溫暖的話語安撫著病友的心。病房中,護士團隊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精靈,輕盈地穿梭在一張張病床之間。
即便日常工作如此繁重,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卻始終將網絡另一端的病友放在心間。只要手機“叮咚” 一聲,醫患溝通群里的消息提示音響起,他們便立刻像聽到沖鋒號角一般,迅速切換至 “線上答疑” 狀態,滿心熱忱地投入為病友服務之中。
專業解答,驅散心頭陰霾?
近日,一位長期飽受胃脹之苦的病友在群里焦急地問道:“我這藥都吃了快一周了,怎么還是時不時胃脹啊,是不是這藥不管用呀?” 群里消化內科的胡醫生看到消息,立刻給予回復:“您先別著急,藥物發揮作用需要一些時間的。而且胃脹的緩解情況和您近期的飲食、作息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您仔細回想一下,這幾天有沒有吃那些容易產氣的食物呀,像豆類、碳酸飲料之類的。您把具體情況跟我詳細說說,咱們一起想辦法調整治療方案,一定能讓您盡快好起來的。” 這般充滿溫情且專業的解答,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成功驅散了病友心頭的焦慮。?
還有一位病友在群里咨詢:“消化內科的醫生您好,我父親下星期一來醫院做胃息肉手術,這樣可以嗎?他阿司匹林已經停了好幾天了。” 消化內科的宋醫生趕忙停下手中的工作回應道:“可以的,您別擔心。如果是星期一住院,我們就安排星期二為您父親做治療。您可以讓您父親星期一早上八點空腹直接到消化內科來找我們辦理手續,到時候我們會全程陪著你們,您就放心吧。” 如此清晰又貼心的指導,讓病友對即將到來的治療不再恐懼,心中多了一份踏實。?
飲食指導,傳遞康復曙光?
在消化內科,飲食調理對于病情的恢復至關重要。群里常常有病友分享自己準備食用的食物,向醫護人員尋求飲食建議。一位病友小心翼翼地問道:“章護士長,我腸息肉做完手術后快半個月了,能吃雞蛋糕和面包嗎?” 章護士長看到后,耐心地回復道:“腸息肉手術可以吃小米粥、牛奶、豆漿、豆腐腦、爛面條、雞蛋羹、疙瘩湯這些易消化的食物。盡量不要吃太多帶渣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更是不能碰。您提到的雞蛋糕和面包不是絕對不能吃,只是它們的營養相對沒那么豐富,可以選擇不吃。根據您目前的身體狀況,我建議您少食多餐,多留意大便的情況,然后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 病友們按照這些指導調整飲食后,紛紛開心地反饋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無論是清晨病友發出的第一條咨詢,還是深夜那焦急的緊急求助,縣醫院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尤其是該科室的主任和護士長,總是第一時間積極回應。他們就像永不熄滅的明燈,時刻照亮著病友前行的道路。他們默默地堅守,讓這個醫患溝通群成為病友心中最溫暖、最堅實的依靠。這種跨越時空的醫患互動,不斷書寫著一個個感人至深、溫暖人心的健康故事,讓病友們在就醫的漫漫長路上,不再感到迷茫與無助,始終被溫暖與關懷緊緊包圍。(蔡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