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醫院腫瘤科聯合超聲醫學科,成功完成一例超聲實時引導下心包積血穿刺置管引流術,為一名危重患者解除心臟“枷鎖”,助她重獲平穩心跳與健康呼吸。這場“護心之戰”不僅彰顯了多學科協作的精準高效,更標志著該院在急危重癥救治領域邁上新臺階。
“患者楊女士(化名)15年前曾接受乳腺腫瘤切除術,經歷多次化療與復發轉移,身體極度虛弱。”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陳亮主介紹道。此次楊女士因“胸悶氣短、無法平臥、食欲極差”緊急入院,經檢查發現其心包腔內積聚大量液體,心臟受壓嚴重,右心室甚至出現舒張期塌陷——這是典型的心臟壓塞,隨時可能引發循環衰竭、危及生命。腫瘤科團隊迅速聯合超聲醫學科、介入治療科展開多學科會診,果斷決定實施超聲引導下心包積液穿刺置管引流術,為心臟“減壓”。
在超聲醫學科的全程實時引導下,精準定位穿刺點,僅用30分鐘便順利完成心包積血及右側胸腔積液引流管置入。術后24小時內,心包腔引流出陳舊性血性積液約100ml,胸腔積液引流量達500ml,患者癥狀迅速改善,當晚即可平臥入睡,胸悶乏力顯著緩解,且食欲恢復,精神好轉。“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沒想到在家門口的縣醫院就能解決這么大的問題!醫生技術好,解釋得清楚,護士照顧得也周到。”楊女士和家屬對治療效果贊不絕口,更對醫護團隊的精湛技術與貼心服務連連稱贊。
心包積液穿刺素有“刀尖上的舞蹈”之稱,傳統盲穿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可能損傷心臟或大血管。而超聲實時引導技術猶如為醫生裝上“透視眼”,能夠動態觀察積液位置與深度,實時監控穿刺針路徑,避開重要血管與臟器,這一技術將穿刺精準度與安全性提升至新高度,成為救治心包填塞、頑固性心包積液的“金標準”。作為區域醫療服務的標桿,縣醫院始終以“急患者所急,解患者所難”為使命。此次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縣醫院在微創介入治療領域取得又一突破,將為更多復雜病例提供“精準、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戴啟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