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紀委書記為我們講授的“入職第一課”,我深刻認識到,“廉潔”這兩個字承載著沉甸甸的內涵,它要求我們耐得住清貧、扛得住誘惑、守得住小節。我們需以自我約束來規范自身行為,自覺樹立良好形象,常修行醫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如此方能成為一個廉潔的人。
廉潔,這一古老而莊重的概念,最早現身于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意即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遭受玷污,此乃廉潔之真諦。
在我眼中,廉潔首先是一種自我約束。它要求我們在金錢、權力等誘惑面前,堅守本心,不被眼前利益沖昏頭腦;其次,廉潔也是一種責任。所謂“在其位,謀其政”,而非“在其位,謀其利”。觀看醫療領域腐敗警示教育片后,我深知,他們中多數人是在身份、地位和權力提升之際,逐漸迷失自我,開始為自身牟利,最終踏上貪污受賄的歧途。一個廉潔之人若能以身作則,為周圍人樹立榜樣、傳遞正能量,便會被人永遠銘記;而一個不廉潔的行為卻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破壞社會和諧,甚至引得周圍人競相效仿。故而,廉潔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警示片中的現象,雖然僅存在于極少數醫務人員身上,卻直接損害了我們的行業形象。作為一名醫生,我們應時刻將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為病人進行合理的檢查,制定療效更佳的治療方案,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不從中牟取私利。對待藥品,更應從疾病角度出發,考慮患者切身利益,選擇更優更實惠的藥品。
廉與蓮同音,義亦相近。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由此可見,我們應始終保持潔身自好,不讓外物影響自己的本心,如此才能真正踐行廉潔,一生無悔。(內分泌科王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