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行為準則。在接受陳書記的入職第一課——廉潔教育后,我對廉潔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楚辭章句》有語“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早在東漢時期,學者王逸就直觀明白地闡釋了什么是廉潔,如何守廉潔。所謂“不受”“不污”,意思就是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格受到玷污。“不受”是表象,“不污”是根本。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克制貪欲、抵住誘惑,必須從思想上保持純潔、不被污染。在觀看醫療領域腐敗警示教育片《靶向施治 猛藥去疴》后,我深刻地認識到在醫療領域,廉潔意味著堅守職業操守,不被利益所誘惑。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我們的每一個決策和行動都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如果被私利蒙蔽了雙眼,就可能做出違背醫德的行為,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傷害,也讓自己家人和孩子蒙羞,從而悔恨終生。
廉潔是對患者的尊重和負責。患者來到醫院,是將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托付給我們。我們必須以公正、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不能因為患者的身份、地位或經濟狀況而區別對待。廉潔的醫務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檢查和治療,避免過度醫療和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在我們醫療領域,有很多這樣廉潔的前輩楷模,比如吳孟超院士。吳孟超為病人定下了不少“規矩”:如果B超能診斷清楚,決不讓病人去做CT或核磁;能用普通消炎藥,決不用高檔抗生素;手術如果能手工縫合,就盡量不要用吻合器。他堅持為病人節約,認為醫生應多想辦法解決患者的病,而不能再給病人添麻煩,更不能從患者口袋掏錢。他常說:“我吳孟超用手縫線,分文不要。”在冬天查房時,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系好,彎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他心里裝的是病人,比起診療費,他更希望收到病人康復的消息。
這也讓我想起我在基層工作的時候:彌陀山區的患者多是一些留守老人,我在努力給他們看病的同時還要給他們算一筆經濟帳。能用便宜的藥解決問題我絕不會用貴的,DR、B超能排除的問題我盡量不開CT,能直觀診斷疾病的我盡量不化驗太多。其實我這樣有一定的醫療風險,我只能對患者說病情有變化就要及時來院,因為我看到這些老人,經濟貧困,住在大山頭上,別說去縣級醫院,就是來鎮上醫院看病也很難得,我只想用最經濟的手段去解決他們最大的問題,我想我這一點是受到了吳孟超院士很大的影響,也是一個醫者具有的最基本的同情之心。我的行為讓我收獲了一批忠實的患者粉絲,他們對我產生了無限的信任,以致于在我離職后還有很多患者電話找我看病,讓我深受感動,也明白了自己醫者的價值,并非金錢可以衡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把廉潔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自覺抵制各種誘惑;二是嚴格遵守醫療規范和職業道德,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三是積極參與醫院的廉潔文化建設,傳播廉潔理念,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全科醫學科胡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