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醫院感染科住院的陳先生,經常熬夜飲酒,近期經常感到身體乏力,四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納差、劇烈嘔吐等癥狀。家人急忙將他送至縣醫院,經檢查確診為肝功能不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膽囊炎。
像陳先生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為呼吁廣大市民關注肝臟健康,縣醫院于3月18日“全國愛肝日”當天開展義診宣教活動,感染科、檢驗科、門診部等共同參加,為50余人提供免費乙肝表面抗原篩查、肝硬度檢測和肝病咨詢服務。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華明:“肝病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飲食不當、飲酒過度、毒物(如某些藥物、有機溶劑、農藥)、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病毒感染是導致肝臟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乙類型病毒、其他病毒等都會導致肝損傷和肝功能不全。此外,過度飲酒也是導致肝病的重要原因,會引發肝組織纖維化,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這些不良習慣,以保護我們的肝臟健康。”(呂夢宜)
健康科普:
肝臟疾病的常見表現癥狀:
1.消化道表現,是最常見的肝病癥狀,大多數肝病都會出現,比如:惡心、厭油膩、食欲差、腹脹不適等,也可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2.肝區不適,在所有肝病癥狀中,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較具有特異性,出現此類癥狀時首先懷疑是肝病引起的,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往往與肝腫大壓迫肝包膜有關。
3.全身表現,身體乏力、容易疲勞是最常見的全身表現。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黃疸,表現為尿黃、眼睛黃和皮膚黃,黃疸過高時會出現皮膚瘙癢。
4.肝掌、蜘蛛痣,很多慢性肝病會出現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較多見。
5.出血傾向,肝病出血現象體現在肝功能減退,因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齦出血、痔瘡出血、胃腸道出血等,且出血時難以止住。
6.門靜脈高壓,常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出血,結合出血傾向病情往往比較兇險,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大”傷肝不良生活習慣:
1.熬夜。晚上23:00-1:00是肝臟的排毒時間,熬夜會影響肝臟排出毒素,毒素在體內堆積會導致肝功能受損,引起疲乏、口苦、皮膚粗糙等癥狀。
2.常吃加工食品、油炸食物。加工食品味道鮮美,但多為高糖、高鹽、高油食物,且內含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香精等),經常吃卻會增加肝的負擔,誘發肝臟損傷。油炸食品多含有過量油脂及飽和脂肪酸,連續吃1個月即可導致肝功能異常,攝入過多易引起脂肪肝,脂肪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硬化。
3.盲目吃藥。肝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抗生素、化療藥、解熱鎮痛藥等多種藥物會引起肝損傷,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肝臟負擔。
4.過量飲酒。人體攝入的酒精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一天攝入的乙醇總量男性>40g、女性>20g,就可能導致肝損傷。長期過量飲酒容易誘發肝炎,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5.愛生氣。中醫講“肝主情志”、“怒傷肝”,肝臟受損會影響情緒,愛生氣也會影響到肝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