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洪畈村慢病網格化管理工作啟動儀式暨培訓會在洪畈村部召開。縣醫院黨委書記劉軍,黨委委員、副院長王丹及內分泌科主任劉亞松,洪畈村黨總支書記洪術青等出席活動。會議由寺前分院院長張承良主持。
劉軍在會上闡述了慢病網格化試點的意義、路徑、注意事項。他表示,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是“治病”與“防病”相結合,即醫防融合,是“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有效抓手,也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目的是為了控制疾病的進展,預防和管理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減輕患者經濟壓力,提高生活質量。慢病管理需要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風險因素進行定期檢測、監測評估、綜合干預,包括慢病早期篩查、風險預警、綜合干預、人群管理、效果評估等,需要多方配合與協作。
洪畈村黨總支書記洪術青表示將全力支持慢病防控網格化試點工作,村組積極參與,確保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造福洪畈百姓。
會上,寺前分院臨床醫生對有關儀器的測量技能和記錄規范進行了操作培訓,發放了健康訪視包(含電子血壓計、電子血糖儀、記錄本等必要設備設施)。下一步,寺前分院將針對慢病患者指標控制不穩定、購藥不方便等問題開展跟進服務,加大慢病防控知識的宣傳,讓慢病防控理念走進每一個家庭。
為不斷探索精細化慢病管理模式,寺前分院自2021年開始實施慢病防控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根據現有醫療資源和各村慢病患者的需求,將轄區內長期居住的慢病患者,以自然屋場為單位,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名網格長,負責對網格內的慢病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宣傳,對網格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進行健康隨訪和生活干預等,開展慢病控制全過程的服務。
首批試點的王畈、羅溪、喬木寨村自工作開展以來,切實推進慢病患者早發現、早治療、早管理等工作,在降低醫療成本的同時,致殘率大幅度降低。洪畈村納入管理后,轄區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將納入“一體化、信息化、常態化”的管理體系,真正將健康網格化服務落實到基層慢病患者家門口,打通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寺前分院 梅益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